李飞:超越好莱坞与宝莱坞——中国电影工业的未来想象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飞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崛起,关于中国电影工业想象的调整受到多方关注。“中国电影学派”“重工业电影”等具有中国主体意味的描述性概念的走红,反映着着眼于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电影学人与业界对于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想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这种关于中国电影工业的想象以特定的历史叙事框架,将过去/现在/未来以某种秩序方式安置,并在立足现在的基础上以面向未来的姿态提供可能性。因此,这些描述性的概念以及与概念相关的电影实践,以某种理想型的方式想象着中国电影工业的未来形态。
立足本土,逐步发展出自身电影工业逻辑的宝莱坞
不同于强调中国电影民族主体性与独特性的“中国电影学派” ,“重工业电影”的概念以一种更为具体的方式提示着中国电影工业生产/制作/资本投入等的发展方向。在电影制作生产的资本规模日益庞大、生产过程日益精细化、表达方式日益奇观化的今天,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电影市场之中竞争的所谓“重工业电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中国国产电影在逐步巩固国内电影市场、重拾信心的当下,对“重工业电影”的关注,也是题中之意。
只是,这种“重工业电影”的想象背后,回应的是好莱坞在全球市场收割票房的奇观大片的挑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