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保&UniFi|完片担保】电影+金融,构建长远的生态系统。

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有望很快超越北美,成功登顶全球第一。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各方资金不断涌入,电影与资本的结合及相互借势已经成为一大趋势。

各大银行机构也纷纷设立影视文创部门,进行影视资产的授信投资。但两大领域存在着天然的行业鸿沟,很多金融机构对影视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进行影视项目投资时,往往过多倚重传统经验,缺少科学、客观的项目评估方法,导致投资风险过大,影视创投的风险控制迫在眉睫

著名电影出品人、制片人,青崧影业创始人、董事长叶宁先生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科技影都系列论坛表示,电影的影视产品怎么能保证风险的可控性和持久性,需要做好每一环节:评分系统、品控系统、卡司评估系统,做好行业标准。像国外的产业一样有长远的效应,才会沉淀为一个生态系统。

(叶宁先生论坛现场发言照片)

完片担保的落实将衔接起电影前期的投资到过程中的风控保障,解决中国电影产业非常重要的品控环节,中国电影将豁然开朗,完片担保是一个中国电影很重要的夯实基础的标准。

【拍片保】与【太平洋保险】以及Unifi合作,立足于【上海科技影都】金融服务平台,结合自身Unifi Bonds 30年完片担保担保经验验,提供本影视完片保障计划方案——协助影视公司更好的对接银行、基金及行业投资机构,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

【拍片保&UniFi|完片担保】主要保障范围:

1.资方风险

(1)影视数据评估责任 – 影视项目投资决策的保障:因影视数据评估公司的问题(疏忽、错误或遗漏等)导致影视在发行后未达到预期评估数据的收益损失,由保障计划覆盖。

(2)完片责任 – 制作成本的风险管理及保障:影片在制作上因意外导致影片制作成本超支或因意外导致影片无法完成拍摄产生的制作成本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

2.制片方保障计划

(1) 制作综合责任 – 影视制作意外损失的综合风险保障:在影视制作中,因意外产生的影视器材损坏、场景道具设备损坏、第三方人员或财产损失、道具车辆损坏、服装饰品损坏、剧组意外停机损失等由保险公司承担。

(2) 工作人员责任 – 剧组人员及艺人人身意外风险保障:剧组人员、主创人员、艺人、特技人员等在影视拍摄中因意外产生的医疗费用、死亡伤残津贴、误工费、住院费等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拍片保提供的完片担保服务模式不仅仅是资方、银行信贷、基金、保险,而是整合了担保+融资+保险+监理”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拍片保&UniFi|完片担保】可以覆盖:

1全面评估

包括但不仅限于剧本、拍摄日程、主创人员、预算;影视作品的价值、制作团队质量、营销推广预算、投资回报收益等。

2监测

包括但不仅限于制作团队、拍摄日程、事项、场次、资金流向等。

3管理

包括但不仅限于时间节点、预算、制作技术、信息系统等。

4审核

包括但不仅限于制定标准、完片标准、流程标准等。

5签约

担保方签约,保证影片按约定交片;制片方签约,确保影片能顺利交付。

6跟进

每一个制作团队配有监理代表监控制作过程,保证影片在预算和期限内顺利完成。

想要更详细了解的可以关注我们“UniFi拍片保影视完片服务号”,之后会分享更多政策及案例。

完片担保公司需要哪些文件进行评估?

完片担保公司需要哪些文件进行评估?制片人若想申请完片担保,其需要提交三份用以评估项目的基础文件:

(1)拍摄前定稿的最终剧本

提交申请并确认后的剧本,在拍摄过程中除非导演和投资人在大的改动上达成共识,否则只能轻微改动。这就意味着没有完整剧本就开拍的项目,完片担保机构是很难介入支持的,而国内导演常有的边拍边改剧本的习惯也与拍摄前剧本定稿相抵触。

(2)线上和线下成本(above&below-the-line)预算表

线上成本指的是由制片人、导演、主演、编剧、摄影等主创团队构成和发生的制片预算里的线上成本,类似于固定投资;而线下成本主要是拍摄期间会即时发生的成本,类似于可变成本。

(3)拍摄计划

好莱坞的电影拍摄一般周期为30-80天之间,据此提供的拍摄计划要求准确且实事求是,如此才能确保拍摄能够精确运行——于投资者而言脱离计划的超期、超支将可能导致项目在最终财务账面上变得面目全非,当然也就意味着投资风险陡增。

在提交基础文件之后,如果完片担保公司确认影片符合要求,则需要制片方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包括准备选用的剧组重要成员简历,导演和制片公司间的协议书、融资协议、保险协议等各种协议书,后期制作时间计划表等各种详尽的文件。

中国电影保险空白待补

中国电影保险空白待补,完片担保公司跟您简单介绍。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业就与保险业展开密切合作,相比于好莱坞成熟的电影保险机制,中国电影保险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考虑,国内电影制作远不如好莱坞规范。这一担保性质的险种风险也很大,国内的保险公司还没有专门针对电影行业的险种。同时,完片担保业务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进行项目分析与管理。就中国保险业的现状来看,兼具电影专业知识与金融保险经纪的人才寥寥无几。即使以保险公司作为依托成立担保公司,也没有相应的人才能从金融、保险的角度审核剧本等因素,最终具体地衡量和管理项目风险。

据相关人士反映,目前中国电影保险产品多以赠送或公共责任的形式承保,仅提供简单的保险产品以应对电影拍摄、后期制作、出售和上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除此以外,中国保险业与电影业没有任何交集,更谈不上任何完片担保的操作经验。

轰轰烈烈的贺岁档余温还未过去,能成功发行并安排上档期的电影无疑是幸运的,但是相信还有很多有可能成为优秀影片的电影因为其他不确定因素未能和观众见面,这其中某些风险就可由保险来解决。但很遗憾的是,无论从保障范围、保障额度以及保障水平上看,目前中国电影保险的发展都不能与高速前进的影视产业相匹配,中国保险业还难以真正牵手电影业。

保险公司的专家们会阅读电影剧本,浏览电影制作预算,并根据电影的类型、拍摄地点等决定最终的保费报价,一般约占整部电影预算的2%至5%。

完片担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完片担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接下来完片担保公司就来为您简单的说说吧。

完片担保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好莱坞片场,如今在全球运作已经非常成熟。其作用是担保一部电影或电视制作,能够按照剧本预定时限及预算拍摄完成,并送交发行方。

作为“完片担保”机构,要非常熟悉影视生产流程,并且能够对剧本质量、资金筹集、影片主创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制片人(制片公司)的操控能力、影片完成后的发行收益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影片制作过程进行监控,及时监督控制财务状况。

在好莱坞一些电影的拍摄现场,经常能看到非摄制团队的人,拿着各种预算表,进度表和制作清单,一会儿与现场制片人,一会儿与美术主管交流,不是说这个可以节约点,就是说今天要加快进度。别奇怪,这些就是完片担保公司派来监督影片预算和进度的工作人员。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对于好莱坞来说,完片担保是其制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对于目前的中国影视产业来说,却很少有业内人士真正了解完片担保甚至接触过完片担保这个项目。

今天保叔用一篇文章来帮助大家了解完片担保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及其市场优势。

文章来源于Cast&Crew:Insurance Day: Film Completion Bond Insurers Jostle to Benefit From Industry Changes

娱乐业的转型已经促使诸多担保公司向现有市场的龙头老大起挑战,而后者也在为适应市场的新方向做准备。

完片担保的市场正在发生变化。这个原本暮气沉沉、在过去60年中市场份额基本都没有发生变化的行业,随着去年4月Media Guarantors Insurance Solutions的成立,迎来了近6年来第一个新的竞争者。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在这个原本由屈指可数的担保公司、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主导的高度统一的市场中,凭借着创业公司背后的大量资源、XL Catlin保险公司的全力支持和两位业界大佬(首席执行官Fred Milstein和Scott Nicolaides)的管理,Media Guarantors正试图掀起一番风浪。

电影金融公司(FFI)成立于1950年,是市场上规模最大、也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公司,在美国市场上预计占有60%的份额,同时也在包括英国、欧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这样的发展中市场上占据了60%的份额。根据公司最新的年报,总部位于洛杉矶、在伦交所上市的FFI在英国本土占据了80%的完片担保市场份额。

要实现这一目标,其电影行业背后的资金运作模式需要变得跟英美一样更加先进。

                                               ——Adam Leegood,BMS

然而最近由于全球娱乐行业形势的变化和保险行业的持续整合(尤其是AXA和XL之间的合并),其他担保公司开始以更加协调一致的方式向FFI发起了挑战。

AXA和XL的合并对欧洲大陆的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XA是保险巨头,而瑞士担保公司是欧洲完片担保巨头欧洲电影担保公司(EFB)的再保方。

但在AXA和XL合并之后,EFB与Hannover再保公司的子公司Inter Hannover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据推测,Inter Hannover将接管EFB投资组合的再保业务。

机遇

在独立电影融资领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Milstein察觉到了新创电影担保公司的机遇,他表示,“我们要变得更加创新,也有许多将技术引入到我们业务中的方法。而在拉丁美洲、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去整合完片担保市场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完片担保是对投资者、银行和电影发行方投资资金的担保,也是独立电影制片方经常会用到的专业保险方案,用来保障当电影未能按时、按预算或原定拍摄计划完成时遭受的财务损失。至于大制片厂自制的电影通常会倾向于“自保”(由制片厂自己投资)。

但是,据BMS财产险总监和完片担保经纪人、并且过去25年中一直担任FFI独家经纪人的Adam Leegood称,像Media Guarantors和其他最近有大动作的担保公司比如EFB这样的行业新进者无法轻易撼动FFI在全球市场上的统治地位。

主要的原因是FFI自己正适应市场的新变化。2016年6月,FFI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并在其长期保险合作伙伴和投资者MS Amlin的帮助下成立了专属的自保公司,用于节省保费。

Leegood认为,完片担保公司试图扩大市场份额的挑战不只在寻找专业人士来管理业务,也在于寻找到愿意为担保公司提供业务灵活性的保险公司,更在于规模。这三者很难兼得。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Gallagher北美娱乐业务董事总经历Brian Kingman表示,完片担保公司进入行业将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对于承保大型独立电影所面临巨大风险的核保能力。Kingman说,“要参与这个局,需要有上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资金。”Gallagher公司自身也通过其子公司Capsicum再保公司为市场上主流的几个完片担保公司提供再保服务。根据其自己估计,在全球为电影、电视和现场活动等提供保险产品中,Gallagher占据了60%的份额。

保险产品通常承担电影行业中那些不可预见的意外风险……而完片担保则担保那些可预见的。因此,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Brian Kingman,Gallagher North America

与Media Guarantors和EFB一样试图从FFI手中分得一杯羹、但规模更大的另一些完片担保公司,比如Unifi和Prosight,则在认识到资金、规模和专业知识整合的重要性方面更有经验,他们对时机和整合条件把握的非常准确。

实际上Unifi几乎所有的管理层都曾是国际电影担保公司(IFG)的一员,IFG于2013年歇业,曾是市场上的二把手。正在扩张业务的Unifi在IFG歇业后不久就进行了整合并转变为一家规模更小却更精品的完片担保公司,并借助前IFG管理层在专业市场上性进行资本运作。

而Prosight专业核保公司也同样的在2012年收购Syndicate 1110时,也将第一个完片担保产品引入劳合社(Lloyd’s)的市场中。三年之后,Prosight成为第一家以在同一个产品中提供影视制作保险和完片担保这一充满争议方式以提高市场份额的公司。虽然其收购的Syndicate 1110在影视制作保险和完片担保之外还核保其他业务,但它是Prosight拓展欧洲和亚洲完片担保市场的战略性一步。与EFB和Unifi一样,Prosight进行了重组并推出旗舰组合产品,以从市场的变化中获益。

变化中的市场

Netflix和Amazon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推出了点播电影订阅服务,像这样的市场变化也导致了对于内容的持续且大量的需求,而这些内容大多来自于独立片厂或者独立/主流片厂的联合制片。对于绝大多数的联合制片来说,完片担保都是必需的。业内人士称,即便是在主流片厂在投资电影时,也越发倾向于通过融资非直接投入资金,这种做法也将更进一步提升对于项目完片和发行的担保需求。

电影行业在过去几年另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在作者电影被视为重要传统的欧洲,如果制片方采用完片担保,那获得许可的商业性第三方(比如担保公司)就会介入到电影艺术的完整性。因为如果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超期或者超预算,担保公司有权进行干预。

然而,国家对欧洲电影业投入的大量减少,以及(通常是全球性的)私人资本的大量涌入,共同迫使欧洲的制片方将目光转向完片担保。打个比方,为EFB贡献最多利润的西班牙市场,电影投资都是基于拉丁美洲和美国的预售销售,而这些预售就会需要用到完片担保。EFB指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两个市场(法国和德国)对于完片担保抵触情绪都下降不少,这就为担保行业的新进者打开了市场。

与FFI竞争的完片担保公司也在试图打开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但FFI也不遑多让,在去年六月与中国人保(PICC)签订了一份协议,作为其在中国发展保险和担保业务的第一步

Kingman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对于全球的完片担保市场来说将会非常有意思。随着美国本土市场的增长平缓,主要的业务增长将来源于美国市场之外。他说,“在中国、印度、拉丁美洲和其他国家,人们对更好、更高端的娱乐需求是非常大的。”

Kingman说,虽然存在着显著的增长机会,但电影完片担保的产品相对有限,尤其是组合产品和完片担保产品的增长潜力令人质疑。他说,“保险产品通常承担电影行业中那些无法预见的意外事件,比如风暴来袭,或者是主创人员(导演和演员等)的人身意外(伤病、残疾和死亡等),或者是现场的第三方责任索赔,以及其他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故。”

“而完片担保则是担保那些可预见的,担保每件事都根据预先设想的计划来进行。因此,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除了很多时候可以由同一家保险公司承保之外,我并不觉得它们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

Leegood则指出,迄今为止现有的产品和条款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认为中国和印度市场是最有潜力的,他说,“要实现(充分开发这两个市场)这一目标,其电影行业背后的资金运作模式需要变得跟英美一样先进。”

他认为,全球对内容输出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不仅是传统的地方电视和有线电视,还包括新兴的流媒体;许多年来市场时有颠簸,但业务量总会回复其强劲的增长。

阅读完以上这篇文章,可以发现,在好莱坞,完片担保的整个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完片担保公司也是好莱坞电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困难重重,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国内尚未发展成熟的制片体系:电影开拍前剧本尚未成型、投资方的不专业以及不稳定性、国内难寻专业的影视保险等等…但正是这些困难才更加坚定了我们为中国影视产业引进完片担保的决心。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拍片保】亮相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Unifi是由IFG(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曾经全球最大的完片担保公司)原班人马创立。迄今为止,UniFi已合作过的影片有《掠食城市》、《库尔斯克》、《水形物语》、《极盗车神》等好莱坞大片。对于实际拍摄、制作融资、后期制作、视觉特效、发行交付等业务都具备非常专业的经验,Unifi目前已成为全球完片担保业务的领导者。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UniFi Completion Guarantors是一家美国完片担保公司,由Steve Mangel、Michael Levine和Steven Leib三人联合创立,以确保电影、电视及新媒体作品按预算如期完成并交付给全球主要发行商为己任。Steve Mangel曾出任监理担保了超过400部制作成本超过100亿美金的电影电视剧的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IFG)总裁兼CEO超过15年。如今,UniFi已为上百部电影电视制作提供完片担保服务。

身为Unifi在中国地区的合作伙伴,【拍片保】有义务并且有责任将完片担保引进国内,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出一份力,帮助中国的影视产业健康升级。我们已携手unifi和权威保险机构【太平洋保险】为全球影视制作公司提供完片担保服务。

在2018年10月11日中国专业影视保险服务商拍片保(Filmpro)携手影视工业网(CineHello.com)、太平洋保险(CPIC)及美国完片担保公司UniFi Completion Guarantors,签署了影视风控战略合作协议。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签约仪式现场

 

【拍片保】作为专业的影视保险服务商,我们致力于针对中国影视行业,引入欧美成熟的影视专业保险、完片担保以及风险管理体系,与权威保险机构【太平洋保险】一起为国内影视行业提供专业的影视保险解决方案。我们专注于影视风控及保险知识的传播及产品落地,帮助中国影视产业健康升级,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完片担保的内容,

可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unifi完片服务】公众号

完片担保走进国内,是参与者的机遇还是挑战?

为什么完片担保在中国举步维艰?

投资者在投资一部影片时,要面临很多风险,如编剧、导演及演员能否有效发挥其创造力、电影的宣传发行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影片能否最终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等。在这所有风险中,投资人和制片人最难以承受的便是一部影片最终不能被完成。如果一部影片不能完成,就无法实现其任何价值。借鉴国外针对“完成风险”的解决方案和经验,一个新的名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了我国电影业的关注热点,那就是“完片担保”①。

2010年,在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也特别提出了“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的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事实上,所谓“完工风险”,原本来自于建筑行业,指的是因拟建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不能按期运营、项目建设成本超支、不能达到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形成的风险,而“完工险”就是针对这样一些风险而设计的专业保险产品。电影的完工风险则包括了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预算严重超支、不按照剧本拍摄、没有按期完成或被迫取消,从而不能顺利移交发行方的情况,“完片担保”就是对电影完工风险的一种担保。和其他保险及担保类金融产品一样,“完片担保”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大量资金有强烈渴求时的产物。同时,“完片担保”保证的是电影的制作风险,而不是投资风险。一部影片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收回投资,均不在“完片担保”的保障范畴之内。

严格地讲,在好莱坞及欧洲,“完片担保”不只是一个保险产品,而更倾向于一种专业性的服务或业务,这种“完片担保业务”由专门的完片担保公司来完成和实现。作为荷兰Lowland电影咨询公司总经理并且曾经在好莱坞及欧洲担任制片人的何重生(Rene Seegers)先生,在2009年受国外知名完片担保公司FFI(Film Finances Inc.)的委托,对中国电影业中“完片担保业务”的可行性进行调研。笔者有幸与何先生一起对如何将“完片担保”与中国电影业对接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研究、探讨和实践。

结合何重生先生在担任制片人时与国外完片担保公司合作的丰富经验,我们与国内多家知名的制片公司、保险公司、数据研究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会谈。最终我们发现,虽然一些内地电影项目号称投保了“完片担保”,但事实上,内地目前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完片担保业务”,因为我国尚缺乏此类业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讲,要想在国内推进“完片担保业务”,主要存在如下几大障碍。

一、业内人士对于“完片担保”的理解不足

在与许多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完片担保”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有人将其仅仅理解成一种保险产品,有人更是认为成立一个担保公司就能够立刻实现“完片担保”,事实不然。

1.“完片担保”是什么

“完片担保”起源于美国,早期的美国电影产业也类似于中国现在的状况,电影绝大多数由大制片厂或国有企业生产,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及资源,在发生意外时,完全有能力保证一部影片的完成。20世纪50年代始,众多独立制片人开始拍摄影片,他们中大多数是不起眼的小公司甚至是个人,雇佣一些人手,寻找投资拍摄影片的机会。然而,这些个人或小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向银行等投资人提供担保,证明自己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还是能将资金还给银行或投资人。于是,他们寻求保险公司的帮助来承保这些风险,这就是“完片担保”的雏形。后来,逐渐有专业的“完片担保公司”来承接相应的“完片担保业务”。所以,“完片担保”实际上并不保证一部影片的盈利能力,而是担保一部影片在预算内能够按期完成。如果影片无法按期完成,“完片担保公司”将接手影片制作并负责按承诺的保额赔付投资人。通常,影片在拍摄时便会与发行公司谈妥海内外的影片及音像版权的发行,并签订协议。但事实上,即使合同金额足以支付拍摄费用,制片人仍然没有足额的资金进行拍摄,因为这些合同款项的支付方式通常并非在签订协议之时,而是在影片拍摄完成并提交影片之后,而且如果最终影片不能够达到特定的标准,如必须按照特定剧本拍摄、必须由指定导演执导、必须有指定明星、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长、必须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以及必须在某日提交影片等,制片方还是拿不到钱。为此,制片人在正常情况下会带着这些协议去银行融资,而银行在什么条件下会为该制片人提供贷款?仅仅依靠制片人的良好信誉就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寥寥无几。所有银行在为该制片人提供贷款的前提,就是这些发行协议中的各个条款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实现。如果制片人能够保证满足发行协议中各个条款的要求,银行就会向该制片人发放贷款,“完片担保”就是代替制片人向银行提供这样的保证。

2.什么样的电影项目最需要“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证。对于中小制片企业和大制片公司,“完片担保”有着不同的意义。最能从“完片担保”中获益的是独立制片人及中小制片企业,因为他们缺少资历和经验,难以向投资方保证影片能够完成,“完片担保”的出现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电影项目的制作中来,获得制片机会。有时候,大制片厂和有实力的制片企业也会采用“完片担保”来向银行贷款,节约公司的现金流,但对于这些大制片厂来说,“完片担保”的存在与否则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在多位学者的文章中,都引用了Cine Finance完片担保公司给《满城尽带黄金甲》提供“完片担保”的案例,但至少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这个“完片担保”案例的意义不大。

操作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担保条件得不到满足。由于国内尚缺少基本电影保险(见下文分析),而《满城尽带黄金甲》又是在国内进行拍摄,那么在制片方新画面与Cine Finance公司签订的“完片担保”协议中规定的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基本保险条件一定得不到满足。那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制片方新画面公司的实力及资历抵消了“完片担保公司”对基本保险影响影片完成的顾虑和担忧。新画面公司并不是真的需要“完片担保”来保证一部影片的完成(其自身的实力就足以保证影片完成),因为对于银行等投资人来讲,新画面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及国内电影运作经验甚至要强过Cine Finance完片担保公司,在这样的情形下,谁在担保谁呢?因此,这一“完片担保”案例并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我们也很难想象完片担保公司会派人在剧组里监管导演张艺谋的工作。

融资层面:《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导演是张艺谋,制片人是张伟平,制片方是新画面影业,无论是知名度、业内经验、创作者资历或是对资源的支配能力,这家制片公司都能够算得上是业内首屈一指的“大制片公司”。对银行而言,公司及创作者的实力足以保证这个项目完成,而制片方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意外并完成影片的拍摄,因为制片团队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分量很重的抵押物”,而这个“抵押物”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完片担保公司”的职能。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完片担保”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即使新画面不从银行贷款,也有能力从其他渠道融资,即使不从渣打银行贷款,也完全有能力从其他国内银行贷款。Cine Finance公司在这个项目中的介入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中送炭。

如果说,“完片担保”对于独立制片人和中小型公司而言是解决了一个“是否能生存的问题”的话,那么对于类似新画面的大制片公司来讲,“完片担保”则解决了一个“怎样更好生存”的问题。对于这类制片公司,一个电影项目不存在能不能拍摄的问题,他们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渠道进行融资能够最小程度地占用公司的现金流,并且最大程度地拥有影片的版权。《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完片担保”对于新画面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从外资银行及基金等渠道进行融资,从而只需要在融资前期将版权抵押,并在影片完成、还清贷款后将版权收回,而不需要像一些合作投资的项目一样在最初就将影片的版权分割,从而失去对影片的全部控制权。在国外等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银行对电影项目贷款的条件之一就是项目必须投保了“完片担保”。而《满城尽带黄金甲》项目想要从渣打银行这样一家外资银行获得贷款,则必须要履行这一程序,也就是“完片担保公司”需要向渣打银行出具“完工保函”②。新画面公司就是通过“完片担保”来向外资银行进行“定向融资”,而“完片担保”只是申请外资银行贷款过程中需要办理的一项手续而已。

二、基本电影保险业务的缺失

为什么完片担保在中国举步维艰?

为什么完片担保在中国举步维艰?

电影保险综合解析图  [/caption]基本保险(即基本要素保险),就是保障导演、制片人、演员等生病、意外等情况发生后,造成影片拍摄的延误,或者是由于车坏了、镜头碎了等情况导致的影片拍摄延误所产生的损失。目前我国保险业对于电影保险的涉足还处在一个相当初期和“业余”的阶段,涉及的保险产品也还仅限于保障人本身的价值或者说物品本身的价值,我们姑且称之为“一般保险”,它们并不保障由这些损失导致的其他后果,如因道具损毁,在寻找替代品过程中以及演员生病住院造成拍摄拖延所形成的时间成本。“一般保险”会保障演员住院的医疗费用,而造成影片拍摄耽搁所对应的成本就应该由“基本保险”来承担。如果该演员不能继续出演,而制片方和保险公司又没能找到一个继任者来完成影片拍摄,那么基本保险的赔付额甚至可能高达一部影片的投资总额。

参照上图可能更容易理清“一般保险”、“基本保险”及“完片担保”之间的关系。“完片担保”并不是一揽子地承担一部影片拍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风险,而是建立在一种完善保险机制上的。当前在中国所有保险公司的业务种类中,还不包括因为主要演员受伤不能出演就要赔付制片方相关损失的险种,即基本保险。所以,想要在我国发展“完片担保”体系,至少在这种保险机制上,就出现了断层。

从“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和放映一直是计划经济下的运行体制,电影业与金融业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任何交集。由于作为投资方的国营制片厂不注重市场回报,当然对于电影保险也没有任何需求。近几年,市场化推进,民营资本和外资介入,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产量和规模空前增长,产业对资本有着海量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业与电影业的对接已不可避免,电影基本要素保险业务诞生的时机也随之到来。也就是说,我国电影产业刚刚发展到了一个对“基本保险”业务有所需求的时期。

三、审查制度给推进“完片担保”带来了困难

我国对电影的行政管理采取的是电影审查制,剧本审查和完片审查。尽管目前在剧本审查阶段有所松动,除特定题材外,均改为剧本备案制,但对于制片人来讲,这两道关卡仍然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果影片在前期筹备之后,因剧本原因不能获得影片拍摄许可,那么影片就不能开机拍摄,由此整个团队就需要延长筹备时间,用来更改剧本使之符合主管部门的要求。如果影片获准拍摄,但拍摄完成之后,因成片和剧本有差异,同时政府部门对差异部分又存有异议,导致制片企业不能够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则制片单位可能就需要重新编辑和修改影片,这就延长了影片的制作期,增加了成本。如果影片最终完全无法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则投资方便会血本无归。而一般来讲,由于国外没有这种强制审批制度,因此由这两次审批导致的影片不能拍摄和不能提交至发行方的情况,不在现有“完片担保业务”的担保范围之内。如果要在国内推行“完片担保”,这两次审批无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获得《摄制电影许可证》,影片就无法在国内拍摄;如果不能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发行商就不会接收影片,更谈不上付款,完片担保公司也就不能按照合同履行其义务。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四、缺乏专业的、能够承担完片担保业务的公司

假使上述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我国在短期内也无法立即开展完片担保业务。因为无论是国内大的制片公司或保险公司都还完全缺乏经验,不具备专业水准。

国外的完片担保业务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这几十年的积累是与电影业及保险业的并肩发展分不开的。一些知名的完片担保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案例,而且国外知名的完片担保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业界资深的制片人,完片担保公司也并不仅仅是普遍意义上的保险公司。所以,单纯地讲要我国的保险企业涉足完片担保业务,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不但缺乏众多相关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模式。

「拍片保」深入影视行业垂直领域,潜心钻研风险控制服务,致力于为影视同行们提供人性化的便捷服务体验,优化剧组管理流程,降低影视制作中的各类潜在风险,完善影视工业链条,更借此机会促进中国影视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为中国影视保驾护航!

1.完片担保公司的工作流程

制片人向完片担保公司提出需求时,完片担保公司会对其项目进行一系列审核以确定影片是否符合其要求并制定限额。这些审核包括剧本审核、预算审核、拍摄日程审核、授权文件审核、劳务、设备及场地合同审核等等所有与预算、拍摄日程及影片交付要求相关材料的审核。审核结束后,如果制片人的项目符合要求,完片担保公司会与制片方签订一份《完片担保协议》,协议中规定了完片担保公司向制片方提供服务的条件以及制片方需要投保的“基本电影保险”及“一般保险”。该协议签订后,完片担保公司会向投资方出具一份“完工保函”,正式向投资方担保影片将在约定预算、期限内完成并交付发行方。影片开拍后,完片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人员会跟随剧组实时实地监督拍摄状况和财务状况。如果制片人管理得力,影片在约定期限内顺利完成并交付发行方,完片担保公司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会向制片人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如果影片在完片担保公司的监督下超支或超期完成,则超出部分的成本由完片担保公司承担,投资方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如果在完片担保公司的监督下,制片方中途无法完成影片拍摄,完片担保公司则在赔付投资方限额内所有投资的同时,获得该片的版权,而完片担保公司则会另行选派导演、制片人等制片团队来完成影片拍摄或封存版权,择日出售。

1999年,好莱坞著名导演泰瑞·吉列姆准备拍摄一部名为《谁害了堂吉诃德》(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的影片,影片投资高达3210万美元。在拍摄的第一周,饰演堂吉诃德的演员让·罗切福德(Jean Rochefort)突然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回法国住院两个月。而吉列姆此时又不能更换主演,因为他与罗切福德沟通剧本并探讨角色已经有两年时间,新演员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全体会和理解这一角色和导演的心思。于是,剧组紧急安排拍摄其他戏份,以期待罗切福德能够提前康复,然而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又冲垮了戏里重要的场景。电影应投资方的要求被迫取消拍摄,于是完片担保公司介入,并最终赔偿本片投资人损失1500万美元。损失发生后,完片担保公司随即按照约定拥有了本片的版权。泰瑞·吉列姆和本片的主演之一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都期待能够重新开始本片的拍摄,他们在2008年找到了资金,并从完片担保公司手中买回了剧本版权,重新启动了该项目。

《谁害了堂吉诃德》

2.我国保险公司涉足“完片担保业务”的难点分析

由上文可见,完片担保公司在整个制片过程中体现着高度的专业性。不单要熟悉剧本、拍摄安排、预算表、财务、影视拍摄过程的各个繁琐细节等,还要了解版权交易、影片发行等资金回收手段以便理赔后能够为到手的影片版权寻找出路。相比之下,我国保险业要涉足“完片担保”业务,还是困难重重。

受历史影响,新中国电影业的市场化只有20年左右时间,而保险业也是刚刚起步几十年。从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对于普通行业的保险而言,赔付价格是有明确标的的,如一辆车的价格赔付。而对于电影业来说,保险公司要为一个摄影师或演员投保,就必须知道这一等级的摄影师或演员的价格,以便当摄影师或演员出现问题时,保险公司能以这样一个价格去寻找同样的摄影师或演员。我国电影业缺少这一系统、明晰的薪酬系统和工会体系,产业化的不完善制约了电影基本要素保险,进而制约了“完片担保”的发展。

与此同时,“完片担保”业务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进行项目分析、管理。就我国保险业目前的现状来看,既具备电影业专业知识,又具备金融保险经验的人才寥寥无几。即使以保险公司作为依托成立完片担保公司,也没有相应的人才能从金融、保险的角度审核剧本等因素,最终来具体地衡量和管理风险和项目。

此外,除一般保险外,我国保险业与电影业向来没有交集,更谈不上具有任何“完片担保”的操作经验。事实上,完片担保过程是一个既琐碎又具备高度专业性的管理过程。所以,一旦遇到任何问题,我国保险业没有任何的应对经验,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积累。完片担保公司其实并不亚于一个专业的电影制片公司,一旦出险,电影版权转移到自己手中时,完片担保公司必须知道如何胜任一个制片人的工作,寻找发行方出售影片、寻找导演、演员等制作团队继续进行影片拍摄,从而减少损失,操作得当甚至能够最终获利。而这些工作和经验知识是当前我国保险业所不具备的。

五、小结

事实上,“完片担保”业务的实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着不同。据何重生先生介绍,在欧洲,当制片人向银行等投资人融资时,影片的总预算如果高于一定数额,投资人会要求你必须要投保这类保险。如荷兰,当影片的预算总额高于约3000万元人民币,这部影片就必须投保“完片担保”,而这类保险的保费通常要达到总预算的百分之几。对于我国来说,明确“完片担保”的含义及运作机制,是在我国开展该项业务的前提。而基本电影保险业务则是“完片担保”能够实现的基础。要建立一系列的基本电影保险体制,不是喊口号,而是一个各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实践的过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电影的制作和生产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风险点,即强制审批风险。审批风险对应的两道关卡“拍摄许可”和“公映许可”,虽然是让很多国外专业完片担保公司也捉摸不定的风险因素,但也正可以作为实行“完片担保”的审批关卡,有效扶植“完片担保业务”。如效仿国外做法,在出具拍摄许可证时,把高成本影片投保电影保险作为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强制推行。对于投保了电影基本保险的影片,在审批流程方面享有优先权,同时政府还可以向这些认定的、已经投保了电影保险的电影项目提供政府文化产业基金的担保,以便于这类项目能够更好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时,建立完整、有效的信用体系,对于那些按照剧本、按期、按预算完成的项目,广电部门给予制片方奖励并累计信用记录。对于不能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制片方,广电部门将累计不良信用记录,并将所有数据进行公开或汇总至完片担保公司的数据库,直接影响该制片方未来的项目运作。这样,虽然“完片担保公司”还是不能够完全决定影片是否能获得审批许可,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掌握审批趋势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传统意义上难以捉摸的“审批风险”纳入到“完片担保”保障的范畴中来。

由于我国保险公司短期内涉足“完片担保”业务有着相当大的困难,吸引国外完片担保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便是在我国实现“完片担保”的捷径。当前,国际著名的完片担保公司有Film Finances Inc.、Cine Finance Svc LLC.、Complete Film Co.LLC、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 Inc.、The Motion Picture Bond Company等。这些公司在美洲、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覆盖,从而使得美洲、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生产更趋国际化。好莱坞电影人在欧洲、日本等地拍摄电影不会感到与在本国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和不方便,因为这种保障遍及各地。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与国外经验丰富的完片担保公司合作在国内开展相关业务,借助并学习其丰富的电影制作管理经验,开拓我国“完片担保”市场。

最后,或许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重要问题,实现“完片担保”对繁荣我国电影创意及生产到底有什么意义?

电影产业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创意是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大多数的优秀创意和项目不只是来自于电影业中的大公司或有限的一些知名创作者,更广泛来源于社会众多有创意思维的个体。在美国,影视行业的结构是一个由各种小企业组成的全国性的网络。据2009年的数据,在组成这些网络的所有与影视相关的制片企业中,有高达93%的企业是雇员不足10人的小公司,并且64%的公司所在地点远离好莱坞及纽约地区。③目前,在我国能够操作电影项目并获得银行贷款和能够成功融资的制片方,还仅限于一些知名电影公司、著名电影导演、国有电影公司等。也就是说,这些知名导演、制片人和制片公司就是发现项目的“伯乐”,而真正有能力发掘“千里马”的慧眼,也仅仅依赖于这少数电影人的洞察力。更多的独立制片人、中小型制片企业的“洞察力”得不到证实和验证。于是,占行业内大多数的独立制片人、中小型电影企业,以及年轻的、经验不足的电影创作者就难以获得担保,进而获得投资以拍摄电影。积极了解基本电影保险产品,寻求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视野,真正认识到基本电影保险的保障及其他作用,无疑是目前处于困境的独立制片人及中小电影企业的一个出路。

在全球化的今天,实现了“完片担保”便是以一种国际化的标准完成了电影产业的基础建设。有了这些基础建设不但可以激活我们自己的电影生产,而且可以利用国际通行的手段向海外融资。可以预见,“完片担保”的实现将会极大地繁荣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电影合作。同时,也将大幅提升中国电影的产业化程度及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电影进军世界电影市场更是一个强力的助推器。而伴随着中国目前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业外资本的大量涌入,如何保障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安全,成为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深度关注的问题。而鼓励投资者并稳定其信心减少投机行为,对于维持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撰写本文时,笔者与何重生先生获悉人保财险正在与保监会、广电部门积极磋商电影保险的相关业务,并有望在基本电影保险领域取得突破。

注释:

①“完片担保”,英文原词为Completion Bond或Completion Guarantee,中文翻译为“完片保险”、“完工保险”、“完工险”等,本文统一译为“完片担保”。

②“完工保函”Completion Guaranty,在“完片担保”项目中,由完片担保公司向电影投资人出具的保函。

③MPAA.2010年影视业对经济影响之报告。http://www.mpaa.org/Resources/6a507b67-e219-43a3-a4ce-9788d6flwfb5e.pdf。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Completion Bond、Completion Guarantee、Completion Guaranty):担保人向电影投资人提供的电影将在规定时间和资金范围中完成的担保合同协议。一般来说,扣除偶发性事故预算,影片预算在25万美元内的,非必要配置完片担保,影片预算在25万美元以上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评估需要采用何种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的意义:

制片人——证明电影项目拍摄进程和所用资金可控性,显示其投资风险低,对独立制片人来说意义重大。

对投资人——帮助非电影从业投资人评估项目可控性,并保证该片按时按投资金额交付,不会超期并追加大量资金。

完片担保的流程简述:

1、制片人向完片担保公司提出申请

2、完片担保公司对选中项目要求制片人提供详细材料,进行全面评估

3、对通过的项目立项,签署法律文件,收取保费

4、对制片过程前期进行拍摄计划,拍摄人员的最后确认

5、拍摄期每日监控财务现金使用状况,影片后期制作的监控

6、当超支不可避免时,全面接手制片环节,完成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

7、如项目停止,对投资人索赔进行全额退款

通过以上简单的概述,可以得知完片担保可以帮助独立制片人建立起良好的风控,来更好的获取资方的信任,帮助不熟悉影视制作流程的投资者衡量制作风险。

那么国内外在做完片担保业务的公司又哪些?他们的担保模式有什么不同?在面临中国市场时,他们有什么发展局限?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国外完片担保公司地域分布以美国为主,尤以Film Finances Inc.(FFI)最为出名。通过对厂商业务模式的扫描发现,北美、澳洲等多家公司完片担保模式均为传统模式,根据项目风险又分返点担保和标准保费担保。

除传统模式之外,Pro Sight在完片担保业务上相对FFI更像是后起之秀,该公司的担保模式是影视基础险+完片担保模式,并且不像其他传统完片担保公司要求申请者在初始提交申请时就提交所有文件,而是帮助一些对完片担保、金融、保险不熟悉的独立制片人共同细化项目申请书。

几家国外公司所担保影片数量对比: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上图可以看出,完片担保届大佬FFI从1950年建立开始,为不下3188部影片做过担保,其他公司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级别,更有甚者,曾经业内有名的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Asia Entertainment Finance Associates Ltd等公司已经解散。

相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市场发掘较为完善,市场规范性强,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空间大,监管不规范,可以成为金融资本快进快出的好市场。但国外完片担保厂商直接把业务发展到本土并不容易,虽然FFI到上海开辟了中国办事处,但担保的也是一些大制作影片,那么国外公司担保模式在国内发展会遭遇怎样的困境呢?

1、审核风险

由于我国电影未实行分级制,电影立项到拍摄之间寻求融资都会遇到不小的困境,审核不通过拍摄不能获得许可,或者拍摄后不能获得“龙标”都会造成资金回流困难。

2、电影工业化程度低

——“导演中心制+没有工会+剧组缺乏监管“像是电影工业制作环节中的三道重锤。

我国电影拍摄环境继承前苏联导演中心制,剧组中导演话语权过大,常常以“艺术”为名,拖延拍摄周期,超支使用预算。当电影超期超支拍摄,不能保证完片交付时,没有工会可以提供导演、剧组的调换,风险极高。而对于热钱涌入的电影圈,资本追逐导演,“不差钱”的导演更加拒绝完片担保的监管介入。

3、不信任非风险共担

完片担保作为一种评估、监管、担保的服务,终究是服务性质,而野蛮式生长的中国电影圈中,制作人、导演往往也是投资人,完片担保没有提供资本介入来共担风险,很难取得话语权,更难谈监管和不能及时交付接管制作,撤换剧组。

4、中外合拍的法律差异

北美在电影行业反垄断方面出台了众多法律,最为出名的当属派拉蒙法案,对于内地到处都是“全产业链布局”的影视公司,国外公司认为不够专业化。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回到国内,面对电影工业化程度极低的制作端和导演中心制,直接照搬西方完片担保体系非常困难。国内厂商就此开发出更多套路——重监理,轻处罚;主投资,主制作。

由于电影产业近两年处于上升趋势,金融圈热钱涌入,大批影视项目导演并不难融资,IP热度高的项目更是诸多投资公司的争抢之地,所以大多数导演对需要被监管的担保并不感兴趣,而对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资源与服务的介入方式,以及通过投资与影片项目共担风险的合作方式更为中意。因此,目前国内开发完片担保业务的公司都采用的是与投资、制作相结合的“类完片担保”模式

类完片担保模式的发展局限:

1、制作公司与保险公司牵手,最终主推基础险

中央新影和平安产险推出的所谓完片担保,实质上做的还是对演员、剧组、拍摄设备投保的基础险,并非真正的完片担保。

2、担保为次,参与制作流程、进行投资为主,监管仍然得不到完善

和力辰光、国华文创和盛万影视,都是向影视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的类完片服务,和力辰光更是提供影视制作优化——实际上就是参与了电影拍摄。这些介入资金和制作的模式,就意味着并非独立的第三方,那么时间和金钱的监管力度就可想而知了。

有了完片担保,深陷困局的唐德能否获救?/观点

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制度是脆弱电影行业的守护神。对高投入高风险的电影行业,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帮助其降低风险,保护电影公司的生存。这两年的电影拍摄,大家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导演卖房拍电影”,创造《人在囧途》系列的徐峥为了拍电影用房子抵押贷款了,拍《战狼2》的吴京也把房子卖了,打算如果电影失败就流落街头,就连《唐人街探案2》这种已经有成功IP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也有传闻说陈思诚还是缺钱,只能通过公司抵押名下房产给银行,获得银行贷款。

银行不知道怎么评价一部电影,是可以盈利的电影。近年来爆发出的幽灵票房,偷票房和假票房等事件,更让银行和保险公司对电影行业规范性充满担忧。

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放心的把钱投到电影项目里?

国外的完片担保还包括并行的发行预购制度,也就是由发行方向银行作出发行担保。但是国内,比如吴京、徐峥等,他们做为制作方去向银行融资,不仅需要保证片子拍完,还要保证片子盈利才可以,这就产生极大的融资难度。

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都是缺乏完片担保制度给造成的。因为行业不规范,所以出现不了完片担保制度,因为没有完片担保制度,电影公司贷不到款,电影公司融不到资就拼命上市,导致影视行业风气混乱等现象,行业风气混乱等现象,又是导致完片制度不能出现的元凶。

《巴清传》事关唐德影视生死存亡由唐德影视制作,范冰冰、高云翔主演的《巴清传》,因为两位主演的个人问题风波,导致《巴清传》被下马,播出日期遥遥无期。如果《巴清传》最终没被电视台解决,唐德影视将面临7亿人民币的坏账。这对唐德影视或将是致命一击。

被强制下线的《巴清传》才是唐德影视利润的最大来源,他们几乎把宝都押在这一个项目上,把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结果现在可能要面临“鸡飞蛋打”。

虽然唐德影视投资了暑期档爆款大剧《我不是药神》,但根据其披露信息,唐德影视来源于该影片的票房收益则约为1650万元至2100万元。

唐德影视投资的暑期档爆款大剧《我不是药神》[/caption]

                         

8月29日唐德影视发布的2018年中财报,中报显示唐德影视的电视剧为其主要收入,达到4.5亿,电影和其他收入加起来不到四千万,不足电视剧营收的十分之一。

这4.95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电视剧《战时我们正年少》、《东宫》等版权授权收入,以及《脱身》联合摄制分账收益等,因为这几部电视剧的收益较高,在财务报表显示唐德影视业绩同比增长了59.03%,净利润达到9011.54万,电视剧的净利润就达到了8931.57万,可以说唐德影视全靠电视剧业务在支撑。

在所有营收里,唐德影视2017年财报确认《巴清传》收入6.17亿,转账成本2.98亿。在8月29日发布的年中财报里显示,1-6月《巴清传》收入7086.65万,结转成本3557.96万。截止六月底,该剧实现毛利润3.54亿元,尚有4174.83万元存余额没有结算。

而原本已经预售给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原计划于2018年1月12日登录这两家上星台黄金时段的《巴清传》,因为演员高云翔在澳洲爆出的丑闻,被临时撤档。

唐德影视曾表示或将更换《巴清传》男主角高云翔的戏份,将重拍登录两个卫视。

但祸不单行的是,六月份爆出的影视圈“偷税漏税”“阴阳合同”地震,女主角范冰冰首当其冲,《巴清传》因此可能导致解约,而唐德影视该剧7个亿的收入和4000多万存货将成坏账,财务报表显示的营收数据都将变成负数。

在流动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已经把股权质押了97%的唐德影视处在生死危局。《巴清传》如果解约,对唐德将面临巨大损失,这种情况下,而唐德影视有可能成为第一家退市的影视企业。

如何避免唐德影视这种危险情况?

电影有三个属性,商业,艺术,和工业科技。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上,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让电影不只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更让电影投资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

就拿国内电影来说,30年前拍一部电影几十万,已经算得上大制作了。现在说大制作电影,则动辄5亿起步,10亿达标。电影制作已经超越烧钱这个概念了,是在拿一座金山银海去打造120分钟的影视图像,每一秒都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

电影制作变成了一场赌博,观众喜欢则票房盈利,不喜欢则投资商血本无归,而观众的喜好又太难以把握,很多大制作上映前以为票房会大卖,但往往颗粒无收,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只有5%的电影才能够盈利。

拍电影就意味着和倾家荡产、公司破产挂钩,在这么巨大的风险下,怎么办?电影公司如何活下来?

美国的电影工业通过几十年摸索,探索出电影工业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完片担保制度。完片担保制度是脆弱电影行业的守护神。对高投入高风险的电影行业,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帮助其降低风险,保护电影公司的生存。

与我们国内的电影融资渠道主要是煤老板、房地产,或者个人投资和电影公司自筹不同的是,美国的电影更具有金融属性,投资方大多为银行和基金。

其实好莱坞最初也和国内银行一样,因为电影拍摄有太多不确定性,票房盈利没有固定模式,导致银行机构不愿意贷款给电影公司。是完片担保制度的出现,才让银行放下了对电影回报的不信任,加入了对电影的投资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金融机构的加入,好莱坞才能迅速获得鲜血发展壮大。

而完片担保的作用有两个,首先是保险公司担保电影能够按照剧本预定周期以及预算完成,并送交给发行方,如果保险公司在接单之后,制作的电影出现了不可控风险,比如唐德影视《巴清传》这种情况,那么保险公司就会按照协议赔偿电影企业损失。

《巴清传》中巴清的扮演者范冰冰[/caption]

                                      

完片担保的第二个作用则是,保险公司为电影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在好莱坞电影项目要启动,首先要预售,而且预售金额必须达到总投资的30%以上才行。银行贷款给电影制作,则必须有保险公司和电影签订完片担保合同。如果签订了完片担保合同,电影企业融资将会变得非常容易。

而在国内因为没有完片担保制度,电影投资风险太大。银行贷款心存疑虑,不敢贷款给电影公司,这就导致了影视公司融资非常困难,其资金链单薄很容易断裂。

因为电影制作业风险太大,难以预估计算,只有北京上海少数几家公司介入电影金融业,但也只是试水,贷款融资要有抵押物,门槛变得极高,出现了想拍电影的贷不到,有抵押的公司不缺钱这种现象。

完片担保制度在国内为什么难实行

其实国内在2011年就出现了电影担保公司,尝试为制作的电影担保。比如2011年深圳通赢影视完片担保公司为《大唐玄机图》提供完片服务,是第一单国内电影企业完片担保的案例。                                          

在2014年,盛万投资和中影国际《如果还能遇见你》与《双重记忆》项目完片担保签约。

到了2015年,全球最大的完片担保商美国电影金融公司。独资的子公司落户上海自贸区。当时国内影视界纷纷高呼中国的电影开始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减轻项目制作风险,开始走向电影工业化。

但几年过去,这些尝试基本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国内没有好莱坞那样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

首先美国提供完片担保的保险公司一定会和当地具有行业约束力的工会和协会合作。有工会提供保障,保险公司的风险会小很多。比如制片方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逾期超支等现象,按照规定保险公司是要赔钱的。在沟通督促无效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撤换导演或制片人,这个时候工会就能出来支持保险公司,从工会里调换新的导演、制片人完成后面的戏份。

国内没有这样的工会和行业协会,是因为影视产业形态还是影视公司传统的“手工作坊”,每个公司各自培养各自的人才。需要替换导演或者专业人才的时候,没办法像美国找工会直接找人。所以国内完片担保公司担保的案例大多都失败了。

其次,国内电影制作还属于导演中心制,而不像美国是把电影拍摄当作一个商业项目在开发,由项目主管——制片人控制项目发展。国内的导演中心制让导演话语权太强,随意性大,完片担保公司无法像好莱坞那样,从剧本、主创、预算明细、工作进程表等多方面进行预审,在拍摄中在现场监理监管资金和进度。

像美国的完片担保如果发现电影问题特别严重,完片保险公司就会冻结银行账户,甚至是接管整个项目,这在中国根本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市场上热钱太多,由热钱构成的基金、风投急切地想豪赌电影项目,只要有流量,不管是演员、作家,甚至是网红,很容易就有人投资。面对人傻钱多的投资者,导演和制片人又何苦花钱给自己上一道紧箍咒呢?

而完片担保融资需要极其琐碎和高度专业的管理,所以保险公司鲜有涉足电影产业,导致国内缺乏实施完片担保融资的经验。

最后,缺乏完片担保的相关人才。导致完片担保融资难以在我国直接应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既有保险经验又能熟悉电影制作的人才。各类担保机构也极少涉足电影产业融资,进一步阻碍了保险公司参与电影产业的保险及担保,因此保险公司难以实施更加复杂和专业的完片担保融资。

所以,要有电影工业化的完片担保制度,就只能把缺失的环节补齐,等所有环节都建立起来了,完片担保在国内才能够真正推开,中国电影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化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影视保险服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