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完片担保在中国举步维艰?

投资者在投资一部影片时,要面临很多风险,如编剧、导演及演员能否有效发挥其创造力、电影的宣传发行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影片能否最终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等。在这所有风险中,投资人和制片人最难以承受的便是一部影片最终不能被完成。如果一部影片不能完成,就无法实现其任何价值。借鉴国外针对“完成风险”的解决方案和经验,一个新的名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了我国电影业的关注热点,那就是“完片担保”①。

2010年,在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也特别提出了“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的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事实上,所谓“完工风险”,原本来自于建筑行业,指的是因拟建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不能按期运营、项目建设成本超支、不能达到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形成的风险,而“完工险”就是针对这样一些风险而设计的专业保险产品。电影的完工风险则包括了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预算严重超支、不按照剧本拍摄、没有按期完成或被迫取消,从而不能顺利移交发行方的情况,“完片担保”就是对电影完工风险的一种担保。和其他保险及担保类金融产品一样,“完片担保”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大量资金有强烈渴求时的产物。同时,“完片担保”保证的是电影的制作风险,而不是投资风险。一部影片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收回投资,均不在“完片担保”的保障范畴之内。

严格地讲,在好莱坞及欧洲,“完片担保”不只是一个保险产品,而更倾向于一种专业性的服务或业务,这种“完片担保业务”由专门的完片担保公司来完成和实现。作为荷兰Lowland电影咨询公司总经理并且曾经在好莱坞及欧洲担任制片人的何重生(Rene Seegers)先生,在2009年受国外知名完片担保公司FFI(Film Finances Inc.)的委托,对中国电影业中“完片担保业务”的可行性进行调研。笔者有幸与何先生一起对如何将“完片担保”与中国电影业对接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研究、探讨和实践。

结合何重生先生在担任制片人时与国外完片担保公司合作的丰富经验,我们与国内多家知名的制片公司、保险公司、数据研究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会谈。最终我们发现,虽然一些内地电影项目号称投保了“完片担保”,但事实上,内地目前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完片担保业务”,因为我国尚缺乏此类业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讲,要想在国内推进“完片担保业务”,主要存在如下几大障碍。

一、业内人士对于“完片担保”的理解不足

在与许多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完片担保”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有人将其仅仅理解成一种保险产品,有人更是认为成立一个担保公司就能够立刻实现“完片担保”,事实不然。

1.“完片担保”是什么

“完片担保”起源于美国,早期的美国电影产业也类似于中国现在的状况,电影绝大多数由大制片厂或国有企业生产,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及资源,在发生意外时,完全有能力保证一部影片的完成。20世纪50年代始,众多独立制片人开始拍摄影片,他们中大多数是不起眼的小公司甚至是个人,雇佣一些人手,寻找投资拍摄影片的机会。然而,这些个人或小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向银行等投资人提供担保,证明自己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还是能将资金还给银行或投资人。于是,他们寻求保险公司的帮助来承保这些风险,这就是“完片担保”的雏形。后来,逐渐有专业的“完片担保公司”来承接相应的“完片担保业务”。所以,“完片担保”实际上并不保证一部影片的盈利能力,而是担保一部影片在预算内能够按期完成。如果影片无法按期完成,“完片担保公司”将接手影片制作并负责按承诺的保额赔付投资人。通常,影片在拍摄时便会与发行公司谈妥海内外的影片及音像版权的发行,并签订协议。但事实上,即使合同金额足以支付拍摄费用,制片人仍然没有足额的资金进行拍摄,因为这些合同款项的支付方式通常并非在签订协议之时,而是在影片拍摄完成并提交影片之后,而且如果最终影片不能够达到特定的标准,如必须按照特定剧本拍摄、必须由指定导演执导、必须有指定明星、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长、必须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以及必须在某日提交影片等,制片方还是拿不到钱。为此,制片人在正常情况下会带着这些协议去银行融资,而银行在什么条件下会为该制片人提供贷款?仅仅依靠制片人的良好信誉就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寥寥无几。所有银行在为该制片人提供贷款的前提,就是这些发行协议中的各个条款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实现。如果制片人能够保证满足发行协议中各个条款的要求,银行就会向该制片人发放贷款,“完片担保”就是代替制片人向银行提供这样的保证。

2.什么样的电影项目最需要“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证。对于中小制片企业和大制片公司,“完片担保”有着不同的意义。最能从“完片担保”中获益的是独立制片人及中小制片企业,因为他们缺少资历和经验,难以向投资方保证影片能够完成,“完片担保”的出现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电影项目的制作中来,获得制片机会。有时候,大制片厂和有实力的制片企业也会采用“完片担保”来向银行贷款,节约公司的现金流,但对于这些大制片厂来说,“完片担保”的存在与否则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在多位学者的文章中,都引用了Cine Finance完片担保公司给《满城尽带黄金甲》提供“完片担保”的案例,但至少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这个“完片担保”案例的意义不大。

操作层面:真正意义上的担保条件得不到满足。由于国内尚缺少基本电影保险(见下文分析),而《满城尽带黄金甲》又是在国内进行拍摄,那么在制片方新画面与Cine Finance公司签订的“完片担保”协议中规定的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基本保险条件一定得不到满足。那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制片方新画面公司的实力及资历抵消了“完片担保公司”对基本保险影响影片完成的顾虑和担忧。新画面公司并不是真的需要“完片担保”来保证一部影片的完成(其自身的实力就足以保证影片完成),因为对于银行等投资人来讲,新画面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及国内电影运作经验甚至要强过Cine Finance完片担保公司,在这样的情形下,谁在担保谁呢?因此,这一“完片担保”案例并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我们也很难想象完片担保公司会派人在剧组里监管导演张艺谋的工作。

融资层面:《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导演是张艺谋,制片人是张伟平,制片方是新画面影业,无论是知名度、业内经验、创作者资历或是对资源的支配能力,这家制片公司都能够算得上是业内首屈一指的“大制片公司”。对银行而言,公司及创作者的实力足以保证这个项目完成,而制片方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意外并完成影片的拍摄,因为制片团队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分量很重的抵押物”,而这个“抵押物”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完片担保公司”的职能。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完片担保”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即使新画面不从银行贷款,也有能力从其他渠道融资,即使不从渣打银行贷款,也完全有能力从其他国内银行贷款。Cine Finance公司在这个项目中的介入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中送炭。

如果说,“完片担保”对于独立制片人和中小型公司而言是解决了一个“是否能生存的问题”的话,那么对于类似新画面的大制片公司来讲,“完片担保”则解决了一个“怎样更好生存”的问题。对于这类制片公司,一个电影项目不存在能不能拍摄的问题,他们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渠道进行融资能够最小程度地占用公司的现金流,并且最大程度地拥有影片的版权。《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完片担保”对于新画面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从外资银行及基金等渠道进行融资,从而只需要在融资前期将版权抵押,并在影片完成、还清贷款后将版权收回,而不需要像一些合作投资的项目一样在最初就将影片的版权分割,从而失去对影片的全部控制权。在国外等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银行对电影项目贷款的条件之一就是项目必须投保了“完片担保”。而《满城尽带黄金甲》项目想要从渣打银行这样一家外资银行获得贷款,则必须要履行这一程序,也就是“完片担保公司”需要向渣打银行出具“完工保函”②。新画面公司就是通过“完片担保”来向外资银行进行“定向融资”,而“完片担保”只是申请外资银行贷款过程中需要办理的一项手续而已。

二、基本电影保险业务的缺失

为什么完片担保在中国举步维艰?

为什么完片担保在中国举步维艰?

电影保险综合解析图  [/caption]基本保险(即基本要素保险),就是保障导演、制片人、演员等生病、意外等情况发生后,造成影片拍摄的延误,或者是由于车坏了、镜头碎了等情况导致的影片拍摄延误所产生的损失。目前我国保险业对于电影保险的涉足还处在一个相当初期和“业余”的阶段,涉及的保险产品也还仅限于保障人本身的价值或者说物品本身的价值,我们姑且称之为“一般保险”,它们并不保障由这些损失导致的其他后果,如因道具损毁,在寻找替代品过程中以及演员生病住院造成拍摄拖延所形成的时间成本。“一般保险”会保障演员住院的医疗费用,而造成影片拍摄耽搁所对应的成本就应该由“基本保险”来承担。如果该演员不能继续出演,而制片方和保险公司又没能找到一个继任者来完成影片拍摄,那么基本保险的赔付额甚至可能高达一部影片的投资总额。

参照上图可能更容易理清“一般保险”、“基本保险”及“完片担保”之间的关系。“完片担保”并不是一揽子地承担一部影片拍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风险,而是建立在一种完善保险机制上的。当前在中国所有保险公司的业务种类中,还不包括因为主要演员受伤不能出演就要赔付制片方相关损失的险种,即基本保险。所以,想要在我国发展“完片担保”体系,至少在这种保险机制上,就出现了断层。

从“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和放映一直是计划经济下的运行体制,电影业与金融业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任何交集。由于作为投资方的国营制片厂不注重市场回报,当然对于电影保险也没有任何需求。近几年,市场化推进,民营资本和外资介入,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产量和规模空前增长,产业对资本有着海量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业与电影业的对接已不可避免,电影基本要素保险业务诞生的时机也随之到来。也就是说,我国电影产业刚刚发展到了一个对“基本保险”业务有所需求的时期。

三、审查制度给推进“完片担保”带来了困难

我国对电影的行政管理采取的是电影审查制,剧本审查和完片审查。尽管目前在剧本审查阶段有所松动,除特定题材外,均改为剧本备案制,但对于制片人来讲,这两道关卡仍然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果影片在前期筹备之后,因剧本原因不能获得影片拍摄许可,那么影片就不能开机拍摄,由此整个团队就需要延长筹备时间,用来更改剧本使之符合主管部门的要求。如果影片获准拍摄,但拍摄完成之后,因成片和剧本有差异,同时政府部门对差异部分又存有异议,导致制片企业不能够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则制片单位可能就需要重新编辑和修改影片,这就延长了影片的制作期,增加了成本。如果影片最终完全无法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则投资方便会血本无归。而一般来讲,由于国外没有这种强制审批制度,因此由这两次审批导致的影片不能拍摄和不能提交至发行方的情况,不在现有“完片担保业务”的担保范围之内。如果要在国内推行“完片担保”,这两次审批无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获得《摄制电影许可证》,影片就无法在国内拍摄;如果不能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发行商就不会接收影片,更谈不上付款,完片担保公司也就不能按照合同履行其义务。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四、缺乏专业的、能够承担完片担保业务的公司

假使上述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我国在短期内也无法立即开展完片担保业务。因为无论是国内大的制片公司或保险公司都还完全缺乏经验,不具备专业水准。

国外的完片担保业务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这几十年的积累是与电影业及保险业的并肩发展分不开的。一些知名的完片担保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案例,而且国外知名的完片担保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业界资深的制片人,完片担保公司也并不仅仅是普遍意义上的保险公司。所以,单纯地讲要我国的保险企业涉足完片担保业务,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不但缺乏众多相关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模式。

「拍片保」深入影视行业垂直领域,潜心钻研风险控制服务,致力于为影视同行们提供人性化的便捷服务体验,优化剧组管理流程,降低影视制作中的各类潜在风险,完善影视工业链条,更借此机会促进中国影视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为中国影视保驾护航!

1.完片担保公司的工作流程

制片人向完片担保公司提出需求时,完片担保公司会对其项目进行一系列审核以确定影片是否符合其要求并制定限额。这些审核包括剧本审核、预算审核、拍摄日程审核、授权文件审核、劳务、设备及场地合同审核等等所有与预算、拍摄日程及影片交付要求相关材料的审核。审核结束后,如果制片人的项目符合要求,完片担保公司会与制片方签订一份《完片担保协议》,协议中规定了完片担保公司向制片方提供服务的条件以及制片方需要投保的“基本电影保险”及“一般保险”。该协议签订后,完片担保公司会向投资方出具一份“完工保函”,正式向投资方担保影片将在约定预算、期限内完成并交付发行方。影片开拍后,完片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人员会跟随剧组实时实地监督拍摄状况和财务状况。如果制片人管理得力,影片在约定期限内顺利完成并交付发行方,完片担保公司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会向制片人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如果影片在完片担保公司的监督下超支或超期完成,则超出部分的成本由完片担保公司承担,投资方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如果在完片担保公司的监督下,制片方中途无法完成影片拍摄,完片担保公司则在赔付投资方限额内所有投资的同时,获得该片的版权,而完片担保公司则会另行选派导演、制片人等制片团队来完成影片拍摄或封存版权,择日出售。

1999年,好莱坞著名导演泰瑞·吉列姆准备拍摄一部名为《谁害了堂吉诃德》(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的影片,影片投资高达3210万美元。在拍摄的第一周,饰演堂吉诃德的演员让·罗切福德(Jean Rochefort)突然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回法国住院两个月。而吉列姆此时又不能更换主演,因为他与罗切福德沟通剧本并探讨角色已经有两年时间,新演员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全体会和理解这一角色和导演的心思。于是,剧组紧急安排拍摄其他戏份,以期待罗切福德能够提前康复,然而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又冲垮了戏里重要的场景。电影应投资方的要求被迫取消拍摄,于是完片担保公司介入,并最终赔偿本片投资人损失1500万美元。损失发生后,完片担保公司随即按照约定拥有了本片的版权。泰瑞·吉列姆和本片的主演之一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都期待能够重新开始本片的拍摄,他们在2008年找到了资金,并从完片担保公司手中买回了剧本版权,重新启动了该项目。

《谁害了堂吉诃德》

2.我国保险公司涉足“完片担保业务”的难点分析

由上文可见,完片担保公司在整个制片过程中体现着高度的专业性。不单要熟悉剧本、拍摄安排、预算表、财务、影视拍摄过程的各个繁琐细节等,还要了解版权交易、影片发行等资金回收手段以便理赔后能够为到手的影片版权寻找出路。相比之下,我国保险业要涉足“完片担保”业务,还是困难重重。

受历史影响,新中国电影业的市场化只有20年左右时间,而保险业也是刚刚起步几十年。从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对于普通行业的保险而言,赔付价格是有明确标的的,如一辆车的价格赔付。而对于电影业来说,保险公司要为一个摄影师或演员投保,就必须知道这一等级的摄影师或演员的价格,以便当摄影师或演员出现问题时,保险公司能以这样一个价格去寻找同样的摄影师或演员。我国电影业缺少这一系统、明晰的薪酬系统和工会体系,产业化的不完善制约了电影基本要素保险,进而制约了“完片担保”的发展。

与此同时,“完片担保”业务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进行项目分析、管理。就我国保险业目前的现状来看,既具备电影业专业知识,又具备金融保险经验的人才寥寥无几。即使以保险公司作为依托成立完片担保公司,也没有相应的人才能从金融、保险的角度审核剧本等因素,最终来具体地衡量和管理风险和项目。

此外,除一般保险外,我国保险业与电影业向来没有交集,更谈不上具有任何“完片担保”的操作经验。事实上,完片担保过程是一个既琐碎又具备高度专业性的管理过程。所以,一旦遇到任何问题,我国保险业没有任何的应对经验,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积累。完片担保公司其实并不亚于一个专业的电影制片公司,一旦出险,电影版权转移到自己手中时,完片担保公司必须知道如何胜任一个制片人的工作,寻找发行方出售影片、寻找导演、演员等制作团队继续进行影片拍摄,从而减少损失,操作得当甚至能够最终获利。而这些工作和经验知识是当前我国保险业所不具备的。

五、小结

事实上,“完片担保”业务的实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着不同。据何重生先生介绍,在欧洲,当制片人向银行等投资人融资时,影片的总预算如果高于一定数额,投资人会要求你必须要投保这类保险。如荷兰,当影片的预算总额高于约3000万元人民币,这部影片就必须投保“完片担保”,而这类保险的保费通常要达到总预算的百分之几。对于我国来说,明确“完片担保”的含义及运作机制,是在我国开展该项业务的前提。而基本电影保险业务则是“完片担保”能够实现的基础。要建立一系列的基本电影保险体制,不是喊口号,而是一个各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实践的过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电影的制作和生产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风险点,即强制审批风险。审批风险对应的两道关卡“拍摄许可”和“公映许可”,虽然是让很多国外专业完片担保公司也捉摸不定的风险因素,但也正可以作为实行“完片担保”的审批关卡,有效扶植“完片担保业务”。如效仿国外做法,在出具拍摄许可证时,把高成本影片投保电影保险作为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强制推行。对于投保了电影基本保险的影片,在审批流程方面享有优先权,同时政府还可以向这些认定的、已经投保了电影保险的电影项目提供政府文化产业基金的担保,以便于这类项目能够更好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时,建立完整、有效的信用体系,对于那些按照剧本、按期、按预算完成的项目,广电部门给予制片方奖励并累计信用记录。对于不能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制片方,广电部门将累计不良信用记录,并将所有数据进行公开或汇总至完片担保公司的数据库,直接影响该制片方未来的项目运作。这样,虽然“完片担保公司”还是不能够完全决定影片是否能获得审批许可,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掌握审批趋势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传统意义上难以捉摸的“审批风险”纳入到“完片担保”保障的范畴中来。

由于我国保险公司短期内涉足“完片担保”业务有着相当大的困难,吸引国外完片担保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便是在我国实现“完片担保”的捷径。当前,国际著名的完片担保公司有Film Finances Inc.、Cine Finance Svc LLC.、Complete Film Co.LLC、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 Inc.、The Motion Picture Bond Company等。这些公司在美洲、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覆盖,从而使得美洲、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生产更趋国际化。好莱坞电影人在欧洲、日本等地拍摄电影不会感到与在本国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和不方便,因为这种保障遍及各地。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与国外经验丰富的完片担保公司合作在国内开展相关业务,借助并学习其丰富的电影制作管理经验,开拓我国“完片担保”市场。

最后,或许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重要问题,实现“完片担保”对繁荣我国电影创意及生产到底有什么意义?

电影产业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创意是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大多数的优秀创意和项目不只是来自于电影业中的大公司或有限的一些知名创作者,更广泛来源于社会众多有创意思维的个体。在美国,影视行业的结构是一个由各种小企业组成的全国性的网络。据2009年的数据,在组成这些网络的所有与影视相关的制片企业中,有高达93%的企业是雇员不足10人的小公司,并且64%的公司所在地点远离好莱坞及纽约地区。③目前,在我国能够操作电影项目并获得银行贷款和能够成功融资的制片方,还仅限于一些知名电影公司、著名电影导演、国有电影公司等。也就是说,这些知名导演、制片人和制片公司就是发现项目的“伯乐”,而真正有能力发掘“千里马”的慧眼,也仅仅依赖于这少数电影人的洞察力。更多的独立制片人、中小型制片企业的“洞察力”得不到证实和验证。于是,占行业内大多数的独立制片人、中小型电影企业,以及年轻的、经验不足的电影创作者就难以获得担保,进而获得投资以拍摄电影。积极了解基本电影保险产品,寻求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视野,真正认识到基本电影保险的保障及其他作用,无疑是目前处于困境的独立制片人及中小电影企业的一个出路。

在全球化的今天,实现了“完片担保”便是以一种国际化的标准完成了电影产业的基础建设。有了这些基础建设不但可以激活我们自己的电影生产,而且可以利用国际通行的手段向海外融资。可以预见,“完片担保”的实现将会极大地繁荣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电影合作。同时,也将大幅提升中国电影的产业化程度及国际竞争力,对于中国电影进军世界电影市场更是一个强力的助推器。而伴随着中国目前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业外资本的大量涌入,如何保障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安全,成为业内人士及相关部门深度关注的问题。而鼓励投资者并稳定其信心减少投机行为,对于维持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撰写本文时,笔者与何重生先生获悉人保财险正在与保监会、广电部门积极磋商电影保险的相关业务,并有望在基本电影保险领域取得突破。

注释:

①“完片担保”,英文原词为Completion Bond或Completion Guarantee,中文翻译为“完片保险”、“完工保险”、“完工险”等,本文统一译为“完片担保”。

②“完工保函”Completion Guaranty,在“完片担保”项目中,由完片担保公司向电影投资人出具的保函。

③MPAA.2010年影视业对经济影响之报告。http://www.mpaa.org/Resources/6a507b67-e219-43a3-a4ce-9788d6flwfb5e.pdf。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影视保险服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