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Completion Bond、Completion Guarantee、Completion Guaranty):担保人向电影投资人提供的电影将在规定时间和资金范围中完成的担保合同协议。一般来说,扣除偶发性事故预算,影片预算在25万美元内的,非必要配置完片担保,影片预算在25万美元以上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评估需要采用何种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的意义:

制片人——证明电影项目拍摄进程和所用资金可控性,显示其投资风险低,对独立制片人来说意义重大。

对投资人——帮助非电影从业投资人评估项目可控性,并保证该片按时按投资金额交付,不会超期并追加大量资金。

完片担保的流程简述:

1、制片人向完片担保公司提出申请

2、完片担保公司对选中项目要求制片人提供详细材料,进行全面评估

3、对通过的项目立项,签署法律文件,收取保费

4、对制片过程前期进行拍摄计划,拍摄人员的最后确认

5、拍摄期每日监控财务现金使用状况,影片后期制作的监控

6、当超支不可避免时,全面接手制片环节,完成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

7、如项目停止,对投资人索赔进行全额退款

通过以上简单的概述,可以得知完片担保可以帮助独立制片人建立起良好的风控,来更好的获取资方的信任,帮助不熟悉影视制作流程的投资者衡量制作风险。

那么国内外在做完片担保业务的公司又哪些?他们的担保模式有什么不同?在面临中国市场时,他们有什么发展局限?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国外完片担保公司地域分布以美国为主,尤以Film Finances Inc.(FFI)最为出名。通过对厂商业务模式的扫描发现,北美、澳洲等多家公司完片担保模式均为传统模式,根据项目风险又分返点担保和标准保费担保。

除传统模式之外,Pro Sight在完片担保业务上相对FFI更像是后起之秀,该公司的担保模式是影视基础险+完片担保模式,并且不像其他传统完片担保公司要求申请者在初始提交申请时就提交所有文件,而是帮助一些对完片担保、金融、保险不熟悉的独立制片人共同细化项目申请书。

几家国外公司所担保影片数量对比: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上图可以看出,完片担保届大佬FFI从1950年建立开始,为不下3188部影片做过担保,其他公司都无法达到这样的级别,更有甚者,曾经业内有名的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Asia Entertainment Finance Associates Ltd等公司已经解散。

相对于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市场发掘较为完善,市场规范性强,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空间大,监管不规范,可以成为金融资本快进快出的好市场。但国外完片担保厂商直接把业务发展到本土并不容易,虽然FFI到上海开辟了中国办事处,但担保的也是一些大制作影片,那么国外公司担保模式在国内发展会遭遇怎样的困境呢?

1、审核风险

由于我国电影未实行分级制,电影立项到拍摄之间寻求融资都会遇到不小的困境,审核不通过拍摄不能获得许可,或者拍摄后不能获得“龙标”都会造成资金回流困难。

2、电影工业化程度低

——“导演中心制+没有工会+剧组缺乏监管“像是电影工业制作环节中的三道重锤。

我国电影拍摄环境继承前苏联导演中心制,剧组中导演话语权过大,常常以“艺术”为名,拖延拍摄周期,超支使用预算。当电影超期超支拍摄,不能保证完片交付时,没有工会可以提供导演、剧组的调换,风险极高。而对于热钱涌入的电影圈,资本追逐导演,“不差钱”的导演更加拒绝完片担保的监管介入。

3、不信任非风险共担

完片担保作为一种评估、监管、担保的服务,终究是服务性质,而野蛮式生长的中国电影圈中,制作人、导演往往也是投资人,完片担保没有提供资本介入来共担风险,很难取得话语权,更难谈监管和不能及时交付接管制作,撤换剧组。

4、中外合拍的法律差异

北美在电影行业反垄断方面出台了众多法律,最为出名的当属派拉蒙法案,对于内地到处都是“全产业链布局”的影视公司,国外公司认为不够专业化。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完片担保——生国外为监管、生国内为投资

回到国内,面对电影工业化程度极低的制作端和导演中心制,直接照搬西方完片担保体系非常困难。国内厂商就此开发出更多套路——重监理,轻处罚;主投资,主制作。

由于电影产业近两年处于上升趋势,金融圈热钱涌入,大批影视项目导演并不难融资,IP热度高的项目更是诸多投资公司的争抢之地,所以大多数导演对需要被监管的担保并不感兴趣,而对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资源与服务的介入方式,以及通过投资与影片项目共担风险的合作方式更为中意。因此,目前国内开发完片担保业务的公司都采用的是与投资、制作相结合的“类完片担保”模式

类完片担保模式的发展局限:

1、制作公司与保险公司牵手,最终主推基础险

中央新影和平安产险推出的所谓完片担保,实质上做的还是对演员、剧组、拍摄设备投保的基础险,并非真正的完片担保。

2、担保为次,参与制作流程、进行投资为主,监管仍然得不到完善

和力辰光、国华文创和盛万影视,都是向影视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的类完片服务,和力辰光更是提供影视制作优化——实际上就是参与了电影拍摄。这些介入资金和制作的模式,就意味着并非独立的第三方,那么时间和金钱的监管力度就可想而知了。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影视保险服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