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完片担保,深陷困局的唐德能否获救?/观点

完片担保

完片担保制度是脆弱电影行业的守护神。对高投入高风险的电影行业,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帮助其降低风险,保护电影公司的生存。这两年的电影拍摄,大家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导演卖房拍电影”,创造《人在囧途》系列的徐峥为了拍电影用房子抵押贷款了,拍《战狼2》的吴京也把房子卖了,打算如果电影失败就流落街头,就连《唐人街探案2》这种已经有成功IP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也有传闻说陈思诚还是缺钱,只能通过公司抵押名下房产给银行,获得银行贷款。

银行不知道怎么评价一部电影,是可以盈利的电影。近年来爆发出的幽灵票房,偷票房和假票房等事件,更让银行和保险公司对电影行业规范性充满担忧。

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放心的把钱投到电影项目里?

国外的完片担保还包括并行的发行预购制度,也就是由发行方向银行作出发行担保。但是国内,比如吴京、徐峥等,他们做为制作方去向银行融资,不仅需要保证片子拍完,还要保证片子盈利才可以,这就产生极大的融资难度。

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都是缺乏完片担保制度给造成的。因为行业不规范,所以出现不了完片担保制度,因为没有完片担保制度,电影公司贷不到款,电影公司融不到资就拼命上市,导致影视行业风气混乱等现象,行业风气混乱等现象,又是导致完片制度不能出现的元凶。

《巴清传》事关唐德影视生死存亡由唐德影视制作,范冰冰、高云翔主演的《巴清传》,因为两位主演的个人问题风波,导致《巴清传》被下马,播出日期遥遥无期。如果《巴清传》最终没被电视台解决,唐德影视将面临7亿人民币的坏账。这对唐德影视或将是致命一击。

被强制下线的《巴清传》才是唐德影视利润的最大来源,他们几乎把宝都押在这一个项目上,把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结果现在可能要面临“鸡飞蛋打”。

虽然唐德影视投资了暑期档爆款大剧《我不是药神》,但根据其披露信息,唐德影视来源于该影片的票房收益则约为1650万元至2100万元。

唐德影视投资的暑期档爆款大剧《我不是药神》[/caption]

                         

8月29日唐德影视发布的2018年中财报,中报显示唐德影视的电视剧为其主要收入,达到4.5亿,电影和其他收入加起来不到四千万,不足电视剧营收的十分之一。

这4.95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电视剧《战时我们正年少》、《东宫》等版权授权收入,以及《脱身》联合摄制分账收益等,因为这几部电视剧的收益较高,在财务报表显示唐德影视业绩同比增长了59.03%,净利润达到9011.54万,电视剧的净利润就达到了8931.57万,可以说唐德影视全靠电视剧业务在支撑。

在所有营收里,唐德影视2017年财报确认《巴清传》收入6.17亿,转账成本2.98亿。在8月29日发布的年中财报里显示,1-6月《巴清传》收入7086.65万,结转成本3557.96万。截止六月底,该剧实现毛利润3.54亿元,尚有4174.83万元存余额没有结算。

而原本已经预售给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原计划于2018年1月12日登录这两家上星台黄金时段的《巴清传》,因为演员高云翔在澳洲爆出的丑闻,被临时撤档。

唐德影视曾表示或将更换《巴清传》男主角高云翔的戏份,将重拍登录两个卫视。

但祸不单行的是,六月份爆出的影视圈“偷税漏税”“阴阳合同”地震,女主角范冰冰首当其冲,《巴清传》因此可能导致解约,而唐德影视该剧7个亿的收入和4000多万存货将成坏账,财务报表显示的营收数据都将变成负数。

在流动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已经把股权质押了97%的唐德影视处在生死危局。《巴清传》如果解约,对唐德将面临巨大损失,这种情况下,而唐德影视有可能成为第一家退市的影视企业。

如何避免唐德影视这种危险情况?

电影有三个属性,商业,艺术,和工业科技。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上,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让电影不只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更让电影投资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

就拿国内电影来说,30年前拍一部电影几十万,已经算得上大制作了。现在说大制作电影,则动辄5亿起步,10亿达标。电影制作已经超越烧钱这个概念了,是在拿一座金山银海去打造120分钟的影视图像,每一秒都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

电影制作变成了一场赌博,观众喜欢则票房盈利,不喜欢则投资商血本无归,而观众的喜好又太难以把握,很多大制作上映前以为票房会大卖,但往往颗粒无收,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只有5%的电影才能够盈利。

拍电影就意味着和倾家荡产、公司破产挂钩,在这么巨大的风险下,怎么办?电影公司如何活下来?

美国的电影工业通过几十年摸索,探索出电影工业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完片担保制度。完片担保制度是脆弱电影行业的守护神。对高投入高风险的电影行业,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帮助其降低风险,保护电影公司的生存。

与我们国内的电影融资渠道主要是煤老板、房地产,或者个人投资和电影公司自筹不同的是,美国的电影更具有金融属性,投资方大多为银行和基金。

其实好莱坞最初也和国内银行一样,因为电影拍摄有太多不确定性,票房盈利没有固定模式,导致银行机构不愿意贷款给电影公司。是完片担保制度的出现,才让银行放下了对电影回报的不信任,加入了对电影的投资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金融机构的加入,好莱坞才能迅速获得鲜血发展壮大。

而完片担保的作用有两个,首先是保险公司担保电影能够按照剧本预定周期以及预算完成,并送交给发行方,如果保险公司在接单之后,制作的电影出现了不可控风险,比如唐德影视《巴清传》这种情况,那么保险公司就会按照协议赔偿电影企业损失。

《巴清传》中巴清的扮演者范冰冰[/caption]

                                      

完片担保的第二个作用则是,保险公司为电影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在好莱坞电影项目要启动,首先要预售,而且预售金额必须达到总投资的30%以上才行。银行贷款给电影制作,则必须有保险公司和电影签订完片担保合同。如果签订了完片担保合同,电影企业融资将会变得非常容易。

而在国内因为没有完片担保制度,电影投资风险太大。银行贷款心存疑虑,不敢贷款给电影公司,这就导致了影视公司融资非常困难,其资金链单薄很容易断裂。

因为电影制作业风险太大,难以预估计算,只有北京上海少数几家公司介入电影金融业,但也只是试水,贷款融资要有抵押物,门槛变得极高,出现了想拍电影的贷不到,有抵押的公司不缺钱这种现象。

完片担保制度在国内为什么难实行

其实国内在2011年就出现了电影担保公司,尝试为制作的电影担保。比如2011年深圳通赢影视完片担保公司为《大唐玄机图》提供完片服务,是第一单国内电影企业完片担保的案例。                                          

在2014年,盛万投资和中影国际《如果还能遇见你》与《双重记忆》项目完片担保签约。

到了2015年,全球最大的完片担保商美国电影金融公司。独资的子公司落户上海自贸区。当时国内影视界纷纷高呼中国的电影开始完片担保制度,可以减轻项目制作风险,开始走向电影工业化。

但几年过去,这些尝试基本都失败了,原因在于国内没有好莱坞那样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

首先美国提供完片担保的保险公司一定会和当地具有行业约束力的工会和协会合作。有工会提供保障,保险公司的风险会小很多。比如制片方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逾期超支等现象,按照规定保险公司是要赔钱的。在沟通督促无效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撤换导演或制片人,这个时候工会就能出来支持保险公司,从工会里调换新的导演、制片人完成后面的戏份。

国内没有这样的工会和行业协会,是因为影视产业形态还是影视公司传统的“手工作坊”,每个公司各自培养各自的人才。需要替换导演或者专业人才的时候,没办法像美国找工会直接找人。所以国内完片担保公司担保的案例大多都失败了。

其次,国内电影制作还属于导演中心制,而不像美国是把电影拍摄当作一个商业项目在开发,由项目主管——制片人控制项目发展。国内的导演中心制让导演话语权太强,随意性大,完片担保公司无法像好莱坞那样,从剧本、主创、预算明细、工作进程表等多方面进行预审,在拍摄中在现场监理监管资金和进度。

像美国的完片担保如果发现电影问题特别严重,完片保险公司就会冻结银行账户,甚至是接管整个项目,这在中国根本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市场上热钱太多,由热钱构成的基金、风投急切地想豪赌电影项目,只要有流量,不管是演员、作家,甚至是网红,很容易就有人投资。面对人傻钱多的投资者,导演和制片人又何苦花钱给自己上一道紧箍咒呢?

而完片担保融资需要极其琐碎和高度专业的管理,所以保险公司鲜有涉足电影产业,导致国内缺乏实施完片担保融资的经验。

最后,缺乏完片担保的相关人才。导致完片担保融资难以在我国直接应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既有保险经验又能熟悉电影制作的人才。各类担保机构也极少涉足电影产业融资,进一步阻碍了保险公司参与电影产业的保险及担保,因此保险公司难以实施更加复杂和专业的完片担保融资。

所以,要有电影工业化的完片担保制度,就只能把缺失的环节补齐,等所有环节都建立起来了,完片担保在国内才能够真正推开,中国电影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工业化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影视保险服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