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保底发行是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电影的保底发行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在本文中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保底发行也称票房保底,指的是电影发行方对制片方达到一定票房的承诺。通常来说,对于看好的影片,电影发行方会提前进行市场预估,制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也就是保底票房。超过保底票房,制片方将会按照约定的数字分账给发行方,如果没有超过也会按照事前商议的比例支付一定的钱。

这里,我们有需要先介绍下电影制作流程?电影产业诞生已经有100多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业,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一部电影的诞生是集体合作的过程,具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首先制片方会寻找投资方为电影投资,然后制片方来组织人员拍摄电影。完成后,制片方会寻找发行方,而发行方和各大影院、院线沟通并确定电影的档期和放映场次。最后,院线和影院负责放映电影。

那么,这条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又是如何瓜分票房的呢?这里就要聊聊中国票房分账政策。

首先上映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营业税及附加费(2014年营业税改征值税试点后税率为3%)和5%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剩余的影票收入属于可分账票房,俗称“净票房”。

净票房是电影行业上下游进行分账的基础,所有分账收入都是基于剩下的92%票房收入。电影行业上游主要是制片商和发行商,两者共取得净票房的43%。由于合作方式不同,制片商和发行商所取得分账比例也各不相同,取决于双方得合同约定。此外,上游分账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中影数字分账,它是指所有通过数字渠道发行放映的影片都会从上游分账(一般是发行分账)中扣除2%。

电影行业下游主要是院线环节和影院环节,两者共取得净票房的57%。一般来说,影院分账占比50%,院线分账占比7%。由于院线之间竞争激烈,虽然合同约定大部分依然保持着50%:7%,但院线常常以宣传返点、影片返点等形式给影院额外的分账。

虽然电影行业上下游分账比例为净票房的43%:57%,但实际上,影片发行方常常以返点的形式向下游让利以获得更多拍片比例。所得比例通常是从发行环节的分账中扣除,具体比例常常视发行方实力。

备注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从2013年8月1日起,广播影视列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营改增之前,电影票房需要缴纳的是3.3%营业税(包括相关附加费)。营改增之后,电影票房需要交纳的是6%增值税和0.6%相关附加费用。

2013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再度发文,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在其中部分附件中明确,2014年1月1日起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电影放映等服务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对应的增值税税率为3%。该政策只适用于电影放映服务,不是电影放映行业中所有业务都适用,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2016年3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该通知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中电影放映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对应的增值税税率为3%。该政策只适用于电影放映服务,不是电影放映行业中所有业务都适用,一经选择,36个月内不得变更。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影视保险服务

展开